好品山東丨依托“合作社+農戶”產業(yè)模式 “小蘑菇”助民走上致富路

2022-02-28 10:17:39

臨清市尚店鎮(zhèn)西荊林村蘑菇專業(yè)合作社大棚內,一排排蘑菇生產種整齊地擺放,棚內菇農們正有說有笑的采摘蘑菇,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今年以來,西荊林村新建設了蘑菇大棚,種植蘑菇已經成為群眾認可的致富之路,大家參與進來共同致富的熱情非常高,我也會傾盡自己所能,幫助大家提高蘑菇種植產量,大家一起掙錢,”喬培林笑著說。

喬培林,是尚店鎮(zhèn)的蘑菇種植專家,有著30余年的蘑菇種植經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喬培林便專注于平菇種植、品種優(yōu)化,經過多年摸索,喬培林掌握了F3級母種留存、原種和生產種擴繁、生產包制作的全部環(huán)節(jié),從源頭上降低了種植成本,實現了生產種的自給自足。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生產種的外銷,尚店優(yōu)良平菇生產種銷往山東德州、河南商丘及云南貴州等多個省市地區(qū)。2019年,喬培林榮獲“聊城市食用菌先進工作者”、“聊城愛心菇農”等多項榮譽稱號。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喬培林在自身發(fā)展起來的同時,又手把手向周圍群眾提供生產技術指導,帶動周圍村平菇大棚生產。在他的帶領下,尚店鎮(zhèn)司洼村、西荊林村等地陸續(xù)發(fā)展起蘑菇大棚產業(yè),帶動了周圍群眾的增收。

2020年,在尚店鎮(zhèn)黨委的幫助指導下,西荊林村黨支部書記楊海洪將中央扶持的50萬元作為2020年建設蘑菇大棚建設專項資金,建設蘑菇大棚7個,依托“合作社+農戶”的產業(yè)模式,由西荊林村黨支部領辦蘑菇專業(yè)合作社,預計利用三年時間,進行土地流轉,到2023年建設蘑菇棚100個,形成初步規(guī)模,成立蘑菇交易市場。種植蘑菇大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統(tǒng)一提供蘑菇種植技術、基料和銷售渠道。

“我現在一天就能拿到八九十塊,算下來一個月能有2000多塊錢哩?!蔽髑G林村54歲的貧困戶郭子海一邊采摘一邊笑著說。合作社的成立,不僅促進了產業(yè)的發(fā)展,還實現了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è)增收。

截至目前,尚店鎮(zhèn)共有蘑菇大棚123個,其中司洼村奎源種植農場占地面積120畝,總投資300余萬元,現有蔬菜溫室大棚47個,西荊林蘑菇大棚40個,尚店村16個,葦園村4個,南辛莊16個。司洼村目前是山東省單體規(guī)模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自產平菇盛銷青島、濰坊、德州、濟南等省內城市,輻射地區(qū)逐步拓展至河南商丘及東北地區(qū),最遠出口到歐洲,登上千家萬戶家中餐桌。

(文章來源:大眾網)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