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珊珊) 3月12日,在周寧縣浦源鎮(zhèn)溪坪村葡萄種植基地,工人們忙著綁枝、栽苗。
這個基地原是“撂荒地”,共51.21畝,3月2日,剛獲得周寧縣流轉服務中心頒發(fā)的寧德市首張生產要素數(shù)字“身份證”。當天,完成在寧德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掛牌流轉,由福建青葡億智慧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線上摘牌,順利承接了掛牌要素的經營權。這也是寧德市首筆線上農村生產要素流轉交易。
據溪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經聯(lián)社法人鄭怡馨介紹,這次出讓的51.21畝承包土地經營權,將為該社34位農戶帶來13300元的年租金收入?;氐酱謇锖?,她和經聯(lián)社小伙伴們開心地算了一筆賬:他們在寧德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上進行登記和掛牌的閑置土地還有300多畝,要是流轉出去,每畝土地承包金可獲得近300元,而且,大家還能在基地里打零工,增加收入。
撂荒地變“聚寶盆”,流轉再生“金”。農村生產要素的登記、確權工作,是整個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工作的起點,也是難點所在,特別是對擁有大量非標生產要素的周寧來說,登記和確權工作難度不小。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周寧縣成立縣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了村、鎮(zhèn)、縣三級要素確權審批模式,在保證確權工作能夠做實的基礎上大大縮短政務辦理時間。
生產要素確權問題得到解決后,在流轉環(huán)節(jié)又遇到難題,“買賣雙方”信息壁壘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作為寧德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線下服務機構,周寧縣農村生產要素流轉服務中心隨即出動,不僅為全縣農村生產要素流轉提供場所設施、信息發(fā)布、產權鑒證、政策咨詢、組織交易等服務,還通過多種方式將“買賣雙方”引到寧德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結合平臺賦予的數(shù)字化科技力量,實現(xiàn)審批、流轉手續(xù)線上化,大大提高成交效率,有效縮短政務辦理時間。
“我們之前要一戶一戶到群眾家里簽協(xié)議談價格,成交率低。現(xiàn)在,依托寧德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進行全線上操作,化零為整,手續(xù)正規(guī),方便快捷?!迸c浦源鎮(zhèn)溪坪村村委簽完土地流轉承包合同的福建青葡億智慧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高玲說。
據周寧縣農村生產要素流轉服務中心主任林楊春介紹,自去年周寧農村生產要素流轉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共完成農村生產要素流轉2135筆,實際放款4000多萬元。本月初,在寧德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上,來自周寧縣的徐萬和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申請的100萬元“大棚貸”也順利完成授信放款。
“把農村生產要素流轉和融資工作線上化,最大的好處是程序規(guī)范、便捷。所有材料、文件、審批流程線上化無紙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绷謼畲赫f,隨著生產要素流轉工作不斷深化,2022年,周寧縣計劃產出1000多筆全線上農村生產要素流轉交易,實現(xiàn)銀行授信3000萬元以上。
(文章來源:閩東日報)
標簽: 土地經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