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2年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xié)同,我國空間站的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一”字構型轉變?yōu)?ldquo;L”字構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轉位期間,問天實驗艙首先完成相關狀態(tài)設置,而后與天和核心艙分離,之后采用平面轉位方式完成轉位,并與節(jié)點艙側向端口再對接。
這是我國首次利用轉位機構在軌實施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后續(xù),空間站組合體將以“L”字構型在軌飛行,等待夢天實驗艙發(fā)射、交會對接后,還將轉位形成空間站三艙“T”字構型組合體。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1日從上海航天八院(以下簡稱“八院”)獲悉,在被航天界形象比喻為“太空泊車”的此次任務中,八院805所設計研制的對接與轉位分系統(tǒng)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包括轉臂、轉位基座、對接機構等在內的產品分工明確、各顯神通,確保轉位過程起得柔、轉得穩(wěn)、停得準、對得順,讓首次“太空泊車”成功完成,為祖國送上了一份生日禮物。為什么要“太空泊車”?其背后又有哪些高科技在支撐?八院專家對此做了揭秘。
為什么要“太空泊車”?
八院空間站系統(tǒng)產保經理魏智表示,按照我國空間站建造方案,在空間站組裝建造階段,陸續(xù)發(fā)射的兩個實驗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將對稱分布于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的兩個側向停泊口,完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的建造任務。
“問天實驗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單體航天器,如果直接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側向對接,會因為質心偏差,對空間站姿態(tài)造成較大影響,甚至會出現滾轉失控的風險”,魏智進一步解釋道,“就像是我們用手推一根木棍的底部,如果是沿著它的方向直推過去的話,木棍會徑直向前走;如果從側面撞過去,木棍則會發(fā)生較大的偏轉。在太空的微重力狀態(tài)下,偏離質心的力足以讓空間站的姿態(tài)失穩(wěn)。”因此,兩個實驗艙都將先軸向對接于前向端口(類似于手推木棍底部),再通過轉位移至側向停泊口。轉位動作的成敗,直接關乎我國空間站的建造及后續(xù)任務實施。
國際上首次平面式轉位
轉位是更加穩(wěn)妥之法,那么如何實施?又該怎么轉?
為了讓問天實驗艙的轉位過程變得更加平穩(wěn)、順利,八院805所對接與轉位研制團隊幾經論證,并綜合對比國際空間站的轉位方案,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平面式轉位方案”,這是國際上首次以平面式轉位方案完成航天器的轉位動作。
魏智說,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采用的是翻轉式組裝方案,但這一方案在艙體轉位到位后,艙體姿態(tài)會發(fā)生90°的翻轉,而我國采用的方案,則是讓問天實驗艙在同一平面內進行轉位,此時由于質心的運動軌跡也處在一個平面,轉位動作對空間站組合體的姿態(tài)擾動較小,更易于空間站的姿態(tài)控制。
相對于翻轉式轉位方案,平面式轉位方案結構設計難度更大,地面試驗系統(tǒng)也更為復雜。為了讓轉位任務一氣呵成、一次成功,研制團隊對平面式轉位方案進行了精心的分析論證,并研發(fā)了相應的測試系統(tǒng),來進行在軌工作載荷及轉位全時序試驗驗證,確保了實驗艙轉位任務的有序、安全、可靠。
纖纖轉臂大顯身手
據專家介紹,此次轉位動作主要由配置在實驗艙上的轉臂機構以及核心艙節(jié)點艙上的轉位基座擔綱完成。
位于實驗艙上的轉臂機構像是一支纖纖“小臂”,但卻孕育著舞動乾坤的大能量。它以細致靈動的流暢操作,讓重達23噸的實驗艙起得柔、轉得穩(wěn)、停得準、對得順。
首先,轉臂捕獲安裝在核心艙上的轉位基座,也就是將“手”輕輕搭到核心艙上并實現剛性連接,此時,對接機構解鎖,實驗艙與核心艙之間處于柔性連接狀態(tài);隨后,轉臂緩緩起動,在兩分鐘內以肉眼難以察覺的速度實現艙體緩慢起動,并逐漸提高至全速轉動。哪怕是在全速轉動的過程中,“小臂”的運動速度也很低,且不能出現“急剎”“點剎”的現象,這樣低速且勻速的運轉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對空間站組合體的擾動。
在即將到達側向停泊點時,轉臂開啟“制動”模式,為了避免電機斷電可能帶來的“急剎車”,轉臂上安裝了緩沖耗能裝置,既可以避免大慣量沖擊造成“小臂骨折”,又能在三分鐘內快速消耗艙體轉位帶來的動能,使實驗艙精準地停在預定的側向對接位置。
“倒車入庫”已經過數千次試驗
問天實驗艙成功轉位至側向停泊口后,需要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側向再對接,也就是最后一步動作——“倒車入庫”,這一動作需要對接機構和轉位機構之間協(xié)調配合、共同完成。
首先,轉位機構要具有位置保持的能力,讓23噸的實驗艙以“懸停姿態(tài)”做好對接準備;其次,對接機構則要改變以往“粗暴的強吻”方式,采用一種全新的捕獲對接方式,也就是“準靜態(tài)對接技術”。
上海航天專家透露,其方式是由實驗艙的對接機構主動推出對接環(huán)實現捕獲,這一“吻”更輕盈、也更溫柔。
為了實現完美的“倒車入庫”,八院身經百戰(zhàn)的空間站“老手”——對接機構已在21次在軌試驗和數千次地面試驗中進行了充分的雙重驗證,確保勝任此次全新的對接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