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暑假焦慮”當休矣 世界熱點評

2023-06-30 10:08:1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李詠瑾

暑假似乎是個特別容易引發(fā)焦慮的時間段。繼前幾年喧囂一時的游學焦慮后,隨著今年暑假將至,部分短視頻平臺開始熱傳一些所謂的“名師忠告”:“一年級的暑假最可怕”“二年級的暑假很危險”……焦慮列表一直延伸到“初二暑假最容易出問題”“開學就要初三的孩子們暑假別玩了”,其意淳淳,其心赫赫,掛著關心孩子的“羊頭”,結尾不出所料又是賣課鏈接的“狗肉”,對這些“名師”而言,其實“賣不出課的暑假”才最可怕。

大同小異的話術、密集的“偽專家”輸出……這些場景你是否似曾相識?與前些年電視購物中紛紛“違背祖宗決定”的“賣藥神醫(yī)”、還有那些“三句話讓男人為我花了18萬”的戀愛導師如出一轍,以上套路的實質,不外乎是借著引發(fā)焦慮實現流量變現、瞄準受眾的錢包……由此延伸出的孕嬰焦慮版本、老年健康焦慮版本同樣飽受詬病。它們猶如一塊塊互聯網上的“狗皮膏藥”,每每被清理,隔段時間又瞄準新的熱點卷土重來。

針對此類營銷套路,如何根治?

就“暑假最可怕”而言,相關監(jiān)管部門曾明確指出,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熱點、編造虛假信息、渲染升學焦慮等惡意炒作行為,堅持露頭就打、重拳出擊。而要徹底遏制這種制造“教育焦慮”的亂象,需要相關監(jiān)管部門持續(xù)保持高壓態(tài)勢,堅持治理和引導兩手抓,在有效查處傳播源頭的基礎上,引導公眾增強鑒別能力、樹立正確的人才教育理念。

“雙減”政策出臺后,學校教育的任務和內容有部分調整,家長也應隨之轉變教育觀念,理性地配合學校完成8小時外的素質教育提升。在家庭中開展素質培養(yǎng),絕不是僅靠簡單粗暴地購買一些“名師課程”就能一勞永逸,背后需要家長深度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并加以正向引導、因材施教,在互動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和以往利用焦慮來炒作熱點的視頻一樣,“暑假很危險”傳播的背后,我們不能忽略視頻平臺在其中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以現在大數據算法的先進程度,這些短視頻原本不難在審核關口就此打住。但某些平臺為了收割流量,往往會對此類“有毒的爆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誰火推薦誰。這變相地助推了更多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如蠅逐臭,于是更多販賣焦慮的視頻就像進入電子化的工業(yè)流水線似的不斷批量生產,開啟了病毒式的滾動傳播。

販賣“暑假焦慮”當休矣。要從根源上鏟除這些販賣焦慮的視頻,一方面需要網絡平臺加大內容審核的把關力度,及時過濾不良內容;另一方面也應利用算法優(yōu)勢挖掘符合新時代教育理念的優(yōu)質內容,擠壓不良內容的生存空間,正向引導家長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體現平臺的正確價值取向。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