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揭示全球最長隕落帶原因

2022-07-14 09:40:47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研究部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以我國新疆阿勒泰超長鐵隕石隕落帶為研究對象:

創(chuàng)新提出小行星低仰角撞擊的“打水漂”式軌道隕落機制,揭示了這一全球最長隕落帶的形成原因。

據報道,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了28噸、23噸、18噸、5噸、0.43噸等多塊大質量鐵隕石,截至目前發(fā)現的鐵隕石總質量超過了74噸。

阿勒泰鐵隕石隕落帶總長達430千米,從新疆木壘縣沿西北方向一直貫穿至阿勒泰市郊小東溝附,是世界上最長的隕落帶。

模擬計算表明,一顆重量280~3440噸的小行星以約12~15千米/秒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小行星的入射角很低(約6.5°~7.3°),并以“打水漂”的方式進入大氣層,飛行方向從東南向西北。

上述模擬結果較好地解釋了阿勒泰鐵隕石的分布特征。

標簽: 全球最長隕落帶原因 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 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 阿勒泰鐵隕石隕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