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熱點!杏保險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2022-07-13 07:58:13


(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高敏通訊員劉葉)“咱給杏兒入的保險,理賠到賬啦!一萬多哩!以后再也不用擔心杏兒受凍了。政府真是處處為咱老百姓著想?。 苯?,巨鹿縣堤村鄉(xiāng)紀家寨村的杏樹種植大戶喬英輝激動地跟家人分享著喜訊。

今年3月份,喬英輝為自家種植的50畝杏樹入了“鮮食杏氣象指數保險”,不料4月1日,氣溫驟降,巨鹿縣紀家寨村區(qū)域站達到零下1.3度。

此時,杏樹正值幼果期,低溫會造成大幅減產。而“鮮食杏氣象指數保險”為果農提供“兜底兒”服務,切實筑起“安全網”。

據悉,巨鹿縣栽培杏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種植面積達8萬畝,年產鮮杏8000萬公斤,是遠近聞名的“中國串枝紅杏之鄉(xiāng)”。

杏作為巨鹿縣特色農業(yè)主導產業(yè)之一,每年花期、幼果期易遭受低溫凍害,從而導致鮮食杏減產。提供更好的風險保障,讓果農安心種植,今年3月份,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巨鹿縣氣象局聯合農業(yè)農村局面向全縣推廣實施“鮮食杏氣象指數保險”,將“低溫”對杏樹造成的實際損失程度指數化,以保險合同事先約定的低溫指數作為理賠觸發(fā)標準。保險期間內,只要保險合同約定的氣象觀測站實測到的日最低氣溫達到賠償標準,即視為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公司按照對應的賠償標準進行賠付。

巨鹿縣氣象局局長靳巧芝表示,今后,巨鹿縣氣象局將持續(xù)強化精細高效氣象服務,開展杏樹物候觀測、災害性天氣監(jiān)測和幼果期低溫凍害活體試驗,聯合農業(yè)、林業(yè)、氣象等專家對指標進行調整完善,使氣象指標更加科學,形成良好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態(tài)勢。充分發(fā)揮“氣象+保險”助農惠農政策,為保險理賠提供數據支撐,筑牢防災減損“安全網”。

(文章來源:邢臺日報)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