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上海10月28日電 (陳靜白進)腦卒中是嚴重危害全球人類健康的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近年來,血管內取栓治療已經成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金標準”療法,隨著技術的進步,患者血管再通率已達90%以上,但總體良好預后率只有50%左右。圍手術期血壓情況成為全球卒中領域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記者28日獲悉,中外醫(yī)學專家攜手歷時4年研究證實,在腦卒中患者取栓之后的血壓管理中,強化降壓到<120mmHg的療效,不如控制在140-180mmHg血壓的效果。這意味著,患者血壓控制在140-180mmHg,更有利康復。
海軍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腦血管病中心劉建民教授與卒中血壓管理領域全球知名學者、喬治中國研究院Craige Anderson教授共同發(fā)起的相關前瞻性、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簽、盲法終點(PROBE設計)的臨床研究顯示,強化降壓治療組90天功能預后良好的比例占47.5%,而標準血壓管理組功能預后良好的比例達到60.8%。據悉,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是一所1999年成立于澳大利亞悉尼的非盈利性醫(yī)學研究機構。
這項由中國44家卒中中心共同執(zhí)行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機械取栓成功再通后強化降壓控制的研究”(英文簡稱:ENCHANTED-2/MT)的成果28日在線發(fā)表于國際頂級期刊《柳葉刀》雜志主刊。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內治療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根據《腦卒中防治報告》,2021年中國機械取栓年手術量(上報)為5.3萬例,是2020年的1.42倍。根據國際和國內診療指南,機械取栓血管再通后收縮壓控制在<180mmHg范圍都是合理的。但是按正常人的血壓標準為患者強化降壓(<120mmHg),還是控制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140-180mmHg),一直存在較大爭議。劉建民教授當日對記者說,這項研究率先對卒中患者取栓之后的血壓管理提供了標準依據,標定了安全下限,對圍手術期臨床治療意義重大。這為未來進一步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ENCHANTED-2/MT是基于國人取栓術后管理開展的大型臨床研究項目,其結果對于歐美人群是否具有相同影響尚未明確。據劉建民教授介紹,研究人員將調整研究方案,吸納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的多個臨床中心,開展第二階段研究,探索圍術期血壓管理的最佳目標范圍,進一步提高全球缺血性卒中取栓療效。(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