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供給有保障

2021-11-14 20:59:04

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商品,以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類和食糖為代表的食品不僅成為農產品出口國將其競爭優(yōu)勢轉化為收益的重要方式,也成為農產品進口國彌補國內農業(yè)產能不足或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支持。在新冠疫情暴發(fā)后,全球物流網絡面臨中斷的壓力,農產品貿易受影響引發(fā)各方有關局部地區(qū)糧食供給缺乏而發(fā)生饑荒的擔憂。

在面臨供不應求的壓力下,全球食品價格出現(xiàn)了明顯上漲。根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日前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世界食品市場10月的整體價格達到了2011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如果扣除物價因素,現(xiàn)在全球食品的市場整體價格甚至超過了2008年和2011年的兩個峰值,僅次于1961年來的最高峰值(1975年)。與前三次的食品價格波峰時相似,供給的不穩(wěn)定和預期的不確定都是推動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但在具體原因上,此次的價格上漲由疫情沖擊后的經濟復蘇、物流不暢、極端氣候和能源轉型對生物質原料需求增加等因素共同影響,與石油危機時的能源價格上漲和全球金融危機后的實體受沖擊又有所不同。

從供給量的角度看,F(xiàn)AO預計2021年世界谷物產量將再創(chuàng)新高,但2021/22年的全球谷物庫存可能出現(xiàn)下降,2022年年末的庫存量可能比年初下降0.8%,為8.19億噸。由于許多國家將保證本地的谷物生產作為重要的安全考量,主要經濟體都將保護和支持本地谷物種植作為政策取向。即便如此,國際貿易依舊扮演了保證谷物穩(wěn)定供應的重要角色。根據FAO預測,因小麥和大米貿易增長的支持,全球谷物貿易將在2011/22年創(chuàng)下新高,4.78億噸的貿易額不僅比2020年增長0.3%,而且會占到全球谷物產量的17.1%。也就是說,全球有將近五分之一的谷物生產出來以貿易方式滿足了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需求。值得關注的是,近期農產品貿易的增長并非由主要進口國的需求上升導致,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土耳其為彌補國內減產,以及埃及補充庫存,這些是小麥貿易量增長的主要原因。而中國和越南減少玉米采購量、中國和摩洛哥大麥需求量的下降則是相關谷物貿易下降的主要原因。

不過,谷物并不僅用于人們的直接消費,其中相當部分通過不同渠道成為其他產業(yè)的輸入品或原料。FAO數(shù)據顯示,僅10月就有120萬噸的玉米被用作飼料和工業(yè)生產。其中,巴西、中國和加拿大等國使用玉米作為飼料,巴西和美國也將玉米用于生產酒精。類似的情況同樣發(fā)生在高粱、大麥、大米等谷物的使用上,乙醇汽油等燃料對傳統(tǒng)化石能源的替代需求上升也擠出了部分谷物的食用需求。

作為單位價值量相對較低的商品,除部分水果或農產品外,大部分食品在適當?shù)谋4鏃l件下對運輸周期要求相對不嚴格,對運輸成本敏感。海運作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對國際食品市場價格也產生明顯的影響,相對較長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食品價格的穩(wěn)定,也有利于形成一定規(guī)模和相對穩(wěn)定的貿易關系,避免了頻繁交易對價格造成的負面影響。與食品交易相關的期貨交易所正逐漸從鎖定未來成本的金融輔助工具演化為投資者獲取收益的投資選擇,部分投機者為獲取超額收益的操作可能造成市場價格偏離實際的供需關系。但歷史經驗顯示,投機者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多為短期的,實際的供給和需求在總量、結構和期限上能否匹配才是決定價格的長期和關鍵因素。

與其他商品不同,食品以其消費習慣和多樣化的特點,相對較容易替代。在一種食品價格高企的情況下,消費者較容易選擇其他食品。巨大的供需規(guī)模使得食品市場更容易消化外部環(huán)境沖擊的影響。從FAO在過去60年來的年度食品價格指數(shù)來看,60年來基本保持穩(wěn)定,平均值為94.1%,標準差只有16.7。從歷史來看,盡管在不同的年份,由價格顯示的全球供需關系會有所波動,整體來看似乎不易出現(xiàn)脫離基線的巨大變化,能夠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食品需求。

(文章來源:國際商報)

標簽: 全球 食品 供給 農產品 成為 谷物 食糖 代表 植物油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