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青島仍然是北方城市中的佼佼者。
前三季度,青島GDP以10310億元排在北方城市的第3位,其GDP除了跟第1位的北京有較大差距外,僅比排在第2位的天津GDP少了1107億元。
不知不覺間,青島的GDP已經逼近天津。憑借其萬億GDP的體量,青島已將其他許多北方城市遠遠地甩在了后面,成為北方當之無愧的明星城市。
曾對標大連
有人說青島是一座不像北方的城市,比起其他北方城市略顯粗獷的風格,青島就顯得細膩和浪漫得多。
從遠處看青島的風景,藍藍的天空,碧綠的樹木和湛藍的海水,簡直就是南方海港城市的翻版。
近些年來,青島的發(fā)展也比較快,在大部分北方城市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青島無疑是“優(yōu)等生”。
談到北方沿海城市,人們常拿青島和大連相比較。這兩座城市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僅地理位置相近,還都是我國最早一批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發(fā)展起步節(jié)奏也相近。
1978年,大連GDP為42億元,青島GDP為38億元。那時候,全國工業(yè)基地大部分在北方,北方經濟實力雄厚,大連和青島GDP都曾位居全國前列。
上世紀90年代,青島一度將大連作為學習的目標和榜樣,青島當時還提出過“學習大連、趕超大連”的口號。經過多年努力,1997年,青島GDP首次超過大連。
2000年,大連GDP是1111億元,青島GDP是1150億元。此時,兩座城市可以說是實力相當,差距不大。但也是從這時起,青島逐步領跑。
“十三五”時期,2016年大連GDP為6810.2億元,青島為10011.29億元。到了2020年,大連的GDP為7030.4億元,青島為12400.56億元。五年間,青島的GDP名義增幅為23.87%,顯著高于大連的3.23%。
作為中國最早開啟工業(yè)化的城市,享譽全國的“上青天”(上海、青島、天津三大紡織工業(yè)基地)輝煌了近半個世紀。
2009年,青島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當時國內第9個工業(yè)規(guī)模突破“萬億”的城市。
在工業(yè)增長的同時,青島的GDP也實現(xiàn)了同步增長。
“十一五”期間,青島的GDP從3206億元增加到5666億元,增長了76.7%。
“十二五”時期,青島GDP增長近40.6%。2015年,青島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為18019億元,比2011年13277億元多出了4742億元,年均凈增產值近千億元。
不過,“十三五”期間,青島制造業(yè)卻經歷了下滑,GDP增速也明顯下滑。GDP從10011.29億元,增加到12400.56億元,五年間,青島的GDP名義增幅為23.87%,增速遠低于“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
與“北方第二城”的距離
過去20多年間,青島經濟總量在北方城市中僅次于京津,一直保持著“北方第三城”的地位。
隨著青島經濟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GDP正在接近天津。
今年前三季度,天津GDP為11417億元,青島為10310億元,兩座北方城市僅相差千億元。
但是從增量上來看,青島增長1500多億元,比天津多出近250億元。如果從GDP來看,青島未來還是很有希望沖擊北方第二城。
2020年,天津GDP為1.4萬億元,青島是1.24萬億元,青島較天津少了1600億元。
按照天津在年初公布的2021年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6.5%的目標,今年天津GDP將達到1.49萬億元,接近1.5萬億元。如果天津實現(xiàn)這一目標增速,青島要想在今年實現(xiàn)追趕上天津的目標,青島2021年的經濟增速至少得保持在20%左右。
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平均經濟增速同比增長10.7%,這距離20%的增速還有不小的距離。
青島的優(yōu)勢,在于新動能。
2018年,山東開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試區(qū)三核之一,青島也在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重振制造業(yè),是青島選擇的路徑。
“高端制造業(yè)+人工智能”是青島打造現(xiàn)代產業(yè)體系的主要方向,經過兩年多的持續(xù)發(fā)力,青島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根據工信部發(fā)布的《2020年度工業(yè)穩(wěn)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擬入選名單》,青島是北方唯一入選的港口城市。
新舊動能轉換效果,還體現(xiàn)在青島的工業(yè)增加值出現(xiàn)了“觸底反彈”。
2018年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首年,青島規(guī)上工業(yè)增加值增速下降至6.8%,僅比全國平均水平(6.1%)高出0.7個百分點。2019年,這一數據進一步下降至0.6%,比全國平均增速(5.7%)低5.1個百分點。
經過短暫陣痛之后,青島工業(yè)增加值從2019年的3159.8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268.38億元,凈增了108.52億元,一舉扭轉了連續(xù)兩年的下滑走勢。其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也從2019年的13.9%上升到2020年的16.5%,上升了2.6個百分點。
“野心”與“憂慮”
2020年,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五座城市全年GDP都在1.2萬億元左右,競爭激烈。
如果單看GDP,在北方城市中,青島也并非沒有被人追趕的憂慮。
2020年青島“兩會”上,時任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直言:“從城市競爭的格局上來講,作為北方第三城,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p>
北方城市中,與經濟體量相當的同類城市相比,鄭州2018年首次躋身 GDP“萬億俱樂部”,2019年與青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到150億元左右。
在青島向“北方第二城”發(fā)起沖刺的過程中,“誰是北方第三城”的話題也越來越熱。
如何在向“北方第二城”沖刺的過程中還能保持住對后來者的領先優(yōu)勢,無疑考驗著青島這座城市。
如今,經過不懈努力,青島工業(yè)經濟已經逐步走出低迷,主要指標明顯好轉,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內生力不斷增強。
工業(yè)迭代依然是青島繼續(xù)向前的主要動力。
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青島將2021年確定為“項目落地年”,工業(yè)投資無疑是關鍵的關鍵。
前三季度,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9%。其中,第二產業(yè)投資增長37.6%。而2020年,青島第二產業(yè)投資僅增長1.6%,比整體增速低了一半,拖了去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后腿。
如果說自身工業(yè)實力的不斷發(fā)展壯大是青島趕超發(fā)展的“內因”,那么外部政策的支持則是青島朝著更高目標沖刺的“外因”。
青島獲得了山東省的大力支持。在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以青島港為中心的國際航運樞紐,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港產城深度融合?!?/p>
今年發(fā)布的《青島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也提出,青島將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力爭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響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進世界城市體系前列。
這意味著青島的發(fā)展目標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將參與全球城市競爭。
(文章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