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游”熱起來之后

2023-07-28 10:18:50


【資料圖】

陸夷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張”、廣東博物館開啟“夜場”模式、江蘇推出千余項“博物知旅”活動……疫情防控政策優(yōu)化調整后的首個暑假,“文博游”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前些天,平時日均接待兩三千人的杭州博物館,甚至突破了建館以來的最高紀錄,單日入館近一萬三千人。

這種文化含量極高的消夏方式,并非一時的火爆,而是長期以來熱度的持續(xù)和集中釋放。有目共睹的是,近年來隨著《如果國寶會說話》《上新了,故宮》等一系列優(yōu)質節(jié)目的上線,“文博游”愈發(fā)呈現蓬勃發(fā)展之勢。三年來即使受到疫情影響,接待觀眾數量有所下滑,也始終保持在高位。例如,去年全國博物館舉辦線下展覽3.4萬場,共接待觀眾達5.78億人次。這既體現出文物“活起來”“火起來”煥發(fā)出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也彰顯了廣大群眾文化自信的顯著增強,以及對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的由衷喜愛。

客觀來看,報復式“文博游”也讓解決緊隨其后的現實問題變得更加緊迫。一是參觀需求激增之下,“一票難求”、黃牛倒票等情況出現。二是“打卡”人潮摩肩接踵,勢必造成參觀體驗大打折扣。一旦遇到旅游團、研學團或者不遵守秩序的參觀者,更難沉下心來細細觀賞。三是展覽多“單打獨斗”,多樣化多層次的服務相對缺乏。正因此,國家文物局近日專門下發(fā)通知,要求通過加強服務供給、完善預約機制、優(yōu)化場館環(huán)境、提升接待水平等方式加強博物館暑期等節(jié)假日開放服務,更好滿足廣大公眾需求。

從長遠來看,“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必將成為今后文博場館面臨的常態(tài)。眼前的現實問題所暴露出來的,根本上是文博事業(yè)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拿人口大省廣東來說,全省每33.57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這與甘肅、陜西等地以及全國平均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面對更多元更強烈的期待,必須直面制約文博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文博場館發(fā)展質量進一步提升,讓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作用更加彰顯。

在筆者看來,一方面,要從數量上下功夫,整合不同層級博物館,盡可能盤活一些基層博物館資源和非國有博物館,構建完善主體多元化的博物館體系;另一方面,要在質量上下功夫,努力在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以及文物保護、利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實現更大提升。此外,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升級疫情期間備受歡迎的“云游、云展、云直播”等模式,或緊密聯系教育研學、科普教育等項目,滿足不同年齡段觀眾對參觀的不同需求,探索提供夜間文化服務,盡可能實現錯峰、有序參觀。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實現觀眾的“看展自由”,并將其轉化為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文博場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從這個角度看,讓參觀能夠“說走就走”“想看就看”,無疑是一個良好開端。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